明太祖朱元璋在得了天下之后,有感于历史上多次宦官乱政的教训,特地立了块铁牌在宫门口,上面铸了11个字:“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他还规定,内臣不许识字,外臣不许和内臣有公文来往。
然而,明朝的历史,最终却被宫门口这块铁牌给嘲笑了。宦官乱政,在朱皇帝们手上超过任何一个朝代,成了明朝衰败的致命伤。王振、曹吉祥、刘瑾、汪直,还有那个把朱家江山玩得气息奄奄的魏忠贤……我就是不查资料,仅凭十几年前闲读历史的零星记忆,就能点出一大批臭名昭著的大阉贼。
朱元璋立这块铁牌为何事与愿违?答案当然还得从他自身找起。原来,最先破坏这个规矩的,不是别人,正是老朱自己。朱元璋说归说,做归做,自己就派过宦官聂庆童去甘肃河州“敕谕茶马”。也许因为这些原因,宫门口的这块铁牌在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的眼里就没威信了,他当权后,毫不客气继续破例,不但一再派遣宦官出使外国,还任命宦官当“监军”。越往后,朱家子孙违规越厉害:仁宗任命宦官当“方面大员”,宣宗令大学士教宦官识字,英宗对王振唯命是从,武宗让刘瑾“替”他当皇帝……明朝中后期,有好几个皇帝的“威望”还比不上他们的司礼太监。
曾经听过这么一个观点:有法不依不如无法。琢磨朱元璋的“铁牌效应”,这个说法倒是不无道理。也许,如果朱元璋不立这块铁牌,明朝的宦官们还不至于如此放肆呢!皇帝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久而久之,君臣对这个所谓的“法”都不当回事,那就很有可能反过来蔑视它、践踏它了。我记得小时候,乡里某单位院外有一棵果树,不知谁在树下立了个“不准摘果”的禁令牌,人们起初唯恐受罚而遵守禁令。可后来,大家终于发现禁令牌乃虚设,根本没人管这事,结果,人们都抢着摘果,末了还要朝那曾经骗过自己的禁令牌狠狠地踹上一脚!
当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其后果往往比制度缺失还要糟糕。制度尚未确立时,人们至少还可以寄望于制度的建立;而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就容易在人们的心里产生阴影和逆反心理。时间长了,范围大了,它们就积淀成了思维的“惯性”,从此,人们将不再信任制度,不遵守制度的心态也就逐渐成为主导,这种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其实,一个古老的故事早已道破此理:天天大喊“狼来了”,天天却不见“狼”来,从此不信“狼”会来!
在法治社会,法律一旦确定,就应受到普遍尊重。然而,当前,有法不依、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依然不少。国务院《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对煤矿安全的监察、预警制度规定得相当完备,这些年矿难却还是频频发生,以致矿难新闻已经不像新闻;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多如牛毛,金融诈骗丑闻在各大银行却时有发生;国家法规严令禁止网吧违规经营,网吧违规的严重现象却仍需有良知的媒体不断呼吁……凡此种种,问题都不在于缺乏制度,而是有效的制度未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曾经看过一个新闻,说某市为了防止领导干部借举办酒宴之机敛财,出台了党员干部酒宴申报制度。然而,制度出台后,由于并没怎么“抓落实”,一方面是部分领导干部依然我行我素,另一方面是群众冷眼旁观嗤之以鼻(民愤甚至比制度出台前还大)。如此看来,600多年前朱皇帝创作的“铁牌戏”只怕还没那么快“绝版”,如果我们不引以为鉴,后人看“笑话”的机会还有不少。(李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