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作为国家定位的基础原材料供应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存在众多金属材料制造企业,因面临日趋严峻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在国家强调的“三去一补”政策中,“补短板”补的是产品质量的短板。因此,进一步提升材料性能,开发新材料,是我国建设材料强国的必由之路,本团队基于上述历史与现实双重因素成立。
团队目前有专业教师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高级工程师1人和讲师3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先进铸造技术及工艺与加工过程组织和性能控制技术。在先进铸造技术领域,本团队先后攻关了连铸中间包、结晶器、浸入式水口设计,液态保护渣浇注工艺,铸坯内外部质量和成材率控制、电磁铸造、水冷模铸高性能和低成本金加工技术与工艺新型多组元高熵合金等相关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在加工过程组织和性能控制技术领域,主要开展了金属材料轧制过程组织性能控制,以及高效复合理论及工艺等研究。
团队近三年承担和完成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到账经费三百余万元。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发表在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Acta Materiali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phase Flow、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金属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
团队带头人:李胜利 教授
李胜利,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师从王国栋院士。1991年留校任教之后,始终从事金属压力加工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任必发7790电子集团入口首页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必发7790电子集团入口首页发展规划处处长,材料成型与组织性能控制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必发7790电子集团入口首页副校长,负责学校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创新创业,继续教育等工作,中国金属学会塑性加工新技术委员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工程实践教学委员会主任委员,钢铁研究学报杂志社英文版编委,《中国冶金》杂志编委,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常务理事。获得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优秀教师,辽宁省“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科技标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负责“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长型材智能化制造过程基础研究”的专题技术研究任务(2017YFB0304201);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螺旋喷吹包覆纳米粒子在钢液中的运动行为及机理研究”(51374125);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项目“冶金质量与新材料”(LT2016003);辽宁省教育厅优秀人才项目(一层次)(LR2015031);鞍山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高品质大型扁钢锭的制造技术开发”;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海洋工程用特厚钢板变形过程组织精细化控制”(SKLMEA-K201801);完成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L2012093);鞍山市科技计划一般项目等纵向项目。主持完成鞍钢、包钢、本钢、营钢、抚钢、唐钢、久立特钢、中原特钢等10多个企业横向课题的研发工作,累计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发表SCI、EI等学术论文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0余件,出版著作、译著和教材各1部。
骨干担当:艾新港 教授
艾新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必发7790电子集团入口首页材料与冶金学院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2009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师从包燕平教授。2013年赴日本埼玉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科研方向包括“炼钢”、“炉外精炼”、“连铸新工艺”、“洁净钢冶炼技术”、“金属液态成型技术”和“冶金反应器模拟”等。获中国冶金教育学会“优秀学会工作者”、中国非金属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荣誉。现任辽宁省金属学会理事,特殊钢冶金分会委员,辽宁省化学冶金学会委员,《连铸》特邀主编。获《钢铁研究学报(中/英)》、《钢铁》、《中国冶金》等优秀审稿专家。
近年来,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专项研究(2017YFB030420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挤压双侧定向凝固中心区闭合机制及缺陷调控”(51774179)、“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冶金关键部件表面工程技术示范应用”(2021YFB3702005)、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炼钢复杂使役条件下耐火材料高温性能评价技术及应用”(2023030348-JH6/1001)、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双侧定向凝固末期枝晶熔合行为研究”(201602385)、辽宁省教育厅项目“挤压式双向定向凝固钢液流动及凝固前沿演化行为研究”(L2015251)、鞍山市科学计划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梯次强制冷却特厚扁钢锭的传热及坯壳研究”(20112120120003)、辽宁省教育厅项目“RH上升管吹气孔喷粉精炼过程多相流动行为研究”(L2012090)等纵向项目。参与鞍钢“大型钢锭系列设计开发”、营口中板厂“水冷大型钢锭的可行性研究”、宝钢“感应加热中间包流场优化研究”、鞍钢攀长特钢“合金钢轧、锻用系列锭型统筹优化设计”、中原特钢“大圆坯连铸工艺优化及质量控制研究”等10余项横向项目。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获批专利20余件。
青年亮剑:关锐 博士
关锐,博士,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2022年6月毕业于东北大学钢铁冶金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师从朱苗勇教授、祭程教授。读博期间,以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身份赴奥地利莱奥本矿业大学(Montanuniversität Leoben)联合培养2年,师从Andreas Ludwig教授、吴孟怀教授。2022年9月入职必发7790电子集团入口首页材料与冶金学院。目前,主要从事多相流-体平均凝固过程数值仿真研究。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出国留学奖学金1项,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金属学会“第五届冶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一等奖1项,202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奥美绿意杯”节能环保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三等奖1项,并于2022年成为《连铸》期刊第一届青年编委会委员。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连铸厚板坯固液两相区黏塑性变形及溶质偏析形成机理研究”(52304352)、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基于过热度与组合电磁搅拌协同控制的连铸坯溶质偏析行为研究”(202200042)、辽宁省科技厅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计划“基于微观枝晶动态演变的大断面连铸坯溶质偏析行为研究”(2023-BS-182)、鞍钢集团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开发项目“粘塑性变形与凝固组织演变下抗HIC海工钢连铸坯内部质量控制研究”(HGSKL-USTLN(2022)01)等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辽宁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及宝钢、攀钢、抚钢等校企合作项目等10余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评价1项(国际领先);先后在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IF 5.336)、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F 5.431)、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Transactions B (IF 2.872)、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IF 2.126)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SCI论文8篇,公开专利13项,其中授权12项。